半導體產業的短板已經成為了我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短板,甚至已經成為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一日不攻克這個難點,我們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就一日面臨美國卡脖子的困境!

但是要想突破這個困境又何其容易?資金缺乏、人才稀缺,時間緊迫,更有人不知是出于自卑的心理,還是把自己當作了國外人,覺得現在我們在芯片發展方面,沒有足夠的聰明才智,在芯片發展上,或許我們要永遠處于落后狀態了!

如果“外國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中國人同樣可以做到”“中國人并不比外國人笨”這樣的名言還不足以讓一些人醒悟的話,科技風景線小編就找一些我們中華民族的精英人士在半導體產業界的貢獻吧!

尹志堯
尹志堯,曾任半導體巨頭應用材料總公司副總裁,是世界半導體刻蝕技術的主要推動者,60歲選擇回國創業,成立中微半導體,經過十四年的努力奮斗,5納米刻蝕設備成為世界一極!好朋友江上舟的一句話始終銘記在心:刻蝕機,外國人拿來掐我們脖子,我們能造出來嗎?

張忠謀
張忠謀,先后就任德州儀器公司副總裁和資深副總裁,1985年從美企辭職返回我國臺灣,1987年,創立臺灣積體電路制造公司,這是世界首家專業半導體代工公司,而現在的臺積電也是世界半導體代工的龍頭!

張汝京
張汝京,2000年4月創立中芯國際,成功帶領中芯國際進入世界半導體代工產業第一梯隊,現在的中芯國際也是內地最為依賴的半導體代工企業,雖然在2009年離開中芯國際,但是張汝京還在為國產芯片制造努力著,并創辦芯恩半導體,這是國內首家CIDM模式的半導體企業。

梁孟松
梁孟松,絕對的芯片制程工藝技術大咖,關于梁孟松博士的資料,現在公開的很少,但是就現在可以了解到的,就可以看出來,梁孟松絕對是是制程工藝領域的傳奇人物,從他的履歷中,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臺積電,還是三星,以及現在的中芯國際,都是因為梁孟松博士的任職,而在制程工藝上大幅度進步。其中,中芯國際的14納米實現量產,7納米近在咫尺,如此傳奇,為國為民,致敬!

林本堅
林本堅,開創性提出并推進浸潤式微影系統,將芯片光刻帶入浸沒式時代,可以說現在所有的高端光刻機都是以浸沒式光學技術為基礎制造的,毫不客氣一點,如果沒有在臺積電任職的林本堅所提出的浸潤式微影系統,那就沒有現在的ASML!

看到這些大咖的成就,是不是感覺世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其實全都是中國人在推動的?雖不全如此,但是至關重要!

這說明了什么?說明我們華人是非常聰這說明了什么?說明我們華人是非常聰明的,并不比他們任何人笨,只要我們開動腦筋,現在的困難都是暫時的,我們一定會“守得云開見紅日,撥開云霧見明月”!